「黃河奇石它是有紋理的,正因為每塊石頭獨一無二的紋理特性,也給了我更多的繪畫創意應戰。石頭是嚴寒的,可是用筆觸給它穿上絲路美景的『新衣』,黃河奇石也有了新的溫度。」本年53歲的石藝畫愛好者馬玉蘭承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。
絨毛清楚的沙漠駝隊,翩然起舞的飛天仙子,精美細膩的沙山泉流,動感十足的羊皮筏子……近日,在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的一間作業室裏,架子上擺滿了百余塊琳瑯滿目的黃河石畫藝術作品,造型各異的石頭上繪滿了極具特征的西北元素,絲路美景「躍然石上」。
蘭州是黃河僅有穿城而過的城市,在滾滾浪濤中打磨出的黃河石,紋理多樣,造型各異。
一頭幹練短發的馬玉蘭介紹說,起先在石頭上作畫的主意很偶爾,在一次次嘗試中喜愛上了「以石為底」的作畫方式。
「為什麽喜愛在黃河石上畫畫,便是喜愛它獨特的造型和觸感。」馬玉蘭說,黃河石的表面相對光滑平坦,利於作畫,每拿到一塊好石頭,都會跟它兩兩相望好久,揣摩著如何巧用紋理呈現出石頭「動態結合」的質感。
她拿起手邊一塊繪著鳴沙山月牙泉的石頭,並用水將石頭打濕。黃河石上一層層輕浮的、帶有不規則弧形的紋理漸漸顯露出來,畫面中心的月牙泉似乎真的置身於層層沙海之間,賦予人更多想象空間。
在創造過程中,馬玉蘭將傳統適意與適意、油畫、彩繪等藝術與現代審美元素相融合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。「即使石頭上有小缺點,我也可以使用起來,凹陷處做成湖泊、凸起處繪成瀑布,這都需求創意。」馬玉蘭說。
在作業室裏的百余塊黃河石畫中,繪滿各種絲路駝隊的石頭最有目共睹。或大或小的黃河石上,深淺不一的垂直紋理猶如大漠戈壁地平線,馬玉蘭將一隊隊絨毛清楚的駱駝繪於紋理之上,遠觀時似乎是絲路駝隊「行走」在「沙漠」之中。每匹駱駝駝峰處的毛發,都被勾勒出烈日照耀下的金黃漸變色,筆觸細膩讓人稱贊。
「細節決定勝敗。」馬玉蘭直言,在黃河石上作畫不同於紙張,有紋理、有弧度、甚至有坑窪,只有考慮全面了才敢動筆,才會更加豐富作品細節。
就地取材,讓嚴寒的黃河石有了「溫度」。細膩的筆觸,精巧的構思,不僅吸引了馬玉蘭身邊的朋友跟著學起了黃河石畫,她也在網絡平臺上開起直播教網友做石藝畫,堆集起了不少粉絲。「只需有人樂意學,我就樂意教,用身邊隨處可見的石頭就可以練手,也是放松心境很好的方式。」馬玉蘭如是說。
|